5票

看到题目,便想写一下自己难忘的经历,但一直不知道怎么开头,若以“鱼的记忆只有7秒”开头,恐怕落入俗套,并且已经被科学证明只是煽情的文学罢了。所以我不煽情,直接讲故事。毕竟煽情不足,叙说有余。

大二的时候,教我们专业课的真哥突然说以后不用把电子word的实验报告作业交给学习委员了,直接交到对分易上。那是我第一听到对分易这个名字。之前的交作业的流程是这样的。学习委员在qq上收51份word文档,统计未交名单。第二天用u盘拷贝给老师。

看似简单吧,但是真实情况却是不断的催促和接收迟到的作业,所以就有了晚睡的咖啡和学习委员的黑眼圈。

对分易是一个福利。点开红红的图标,简洁的界面。简洁,但是不简单。对于老师,直接到微信端下载作业就好。对于学生找个空闲的时间,无时无刻,随时上传作业,提交作业,两步就好。学习委员就更开心啦,不必煎熬,不必忍耐,高兴的拍手称快。

写到这呢,总会想起真哥。真哥是真的年轻。研究生刚毕业,对于老师,也是没有太多的经验。但是他的认真,每每想起,便钦佩不已。衬衫加黑框眼镜,一丝不苟的先生模样。无论简单与否,他会对每一个同学的问题仔细回答。面对未擦干净的黑板,他不会对同学们发火,每次下课,也势必亲自擦得干干净净。简直是“工匠精神”的体现。今年我们大三,老师不再教我们了。两年师生情谊,怎会轻忘。

真哥之后,新的老师没有使用对分易,所以很可惜,没有用到点名的系统。但是上传作业用对分易很方便。虽然目前暂时不会用到,但是我不会取消关注,并且很希望对分易这个系统越来越好。因为就我个人来说,他俨然已经不只是一个程序。而是一段时光,是我大学时光的体现,也是关于真哥的一段回忆。

此时若有大提琴声涌入就好了,这样回忆便铺天盖地的蔓延开来。但是我说了,不需要煽情。那就期待着,再次遇见吧。

大三,不论是备战考研还是钻研课程技术,时间悄悄地走到了青春的后背,在青春转角的时候,回忆开出花朵。对分易已然成了最美的一朵。

平顶山学院

JAVA工程师

段韬

关键词:对分易 对分课堂 校园生活 教育改革 教学平台